您的位置: 首页 > 隋·艺术 > 隋·文献 > 详情

未来科学公益大使隋建国 用艺术与科学对话


导语

      2017年10月29日晚,伴随着一场美妙的音乐会的曲终,承载着“影响中国、影响世界科学一百年”梦想的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年会正式落幕。


    “让商业反哺科学,用科学成就未来”,带着这样的信念,一批为大众所熟知的科学家、投资人和企业家们搭起了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未来论坛更特别邀请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著名雕塑家隋建国老师亲自设计并制作未来科学大奖奖杯,令艺术与科学融合,展现融会贯通的创造之美。


       艺术家和科学家从一个山峰的两边,同时向人类文明的高峰攀登,在山峰的最高处相逢。颁奖典礼前夕,笔者走进了北京T3艺术区,对话未来科学大奖奖杯设计者——艺术家隋建国。


隋建国和未来科学大奖奖杯



用艺术对话科学




“我当时想设计这个奖杯的时候,一定要从自然界当中找到一个元素。这个元素必须要体现这个宇宙大千世界的奇妙,体现造物主的智慧。”

——隋建国

 

未来科学大奖奖杯



隋建国视频采访全记录:





十月初一个阴冷的天,北京迎来了一次大幅度降温,雨已经下了一天,道路泥泞不堪。不过隋建国美术馆内却很干净,一个“MADE IN CHINA”非常醒目地在入口处矗立,一层的会客厅摆满了隋建国的个人作品。隋建国泡了一壶雪菊茶,在飘散的茶香中,能感受到他非常地放松和惬意。


隋建国刚刚为未来论坛设计完成了一个奖杯,这应该算是他的最新作品了。而在此之前,他本想将这个委托推辞,“刚开始来找我设计奖杯的时候没有答应,因为当时太忙。”后来他提了两个条件,一个是对自己的:如果能找到一个源自自然的因素,同时又是和科学密切相关的设计理念,就算有了合适的灵感;另外一个要求是他对“未来论坛”提的,他要用最先进的科学制造技术把这个奖杯制造出来。

奖杯制作过程的3D打印样本


在制造技术领域,先进意味着昂贵隋建国坚持用金属3D打印技术呈现这个奖杯,既然是面向未来的科学大奖,理应运用面向未来的最新制造技术来生产完成,面向未来的技术才配得上面向未来的科学大奖。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蜂巢完美的六角形,使用电脑3D软件设计,用金属3D打印制造完成。艺术创作的所有流程无不体现科技感,他掌握着一些年轻人都自叹不如的技术,用与时俱进来形容他也许还不够。

奖杯制作过程的3D打印样本




01

未来科学大奖奖杯设计


谈及未来科学大奖奖杯的创作理念,隋建国说,“当我有机会给科学家设计一个奖杯的时候,我认为这是一次与科学家对话的机会。我首先考虑的是科学意味着什么?什么样的元素能体现科学的本质?艺术与科学有什么相同之处?


我认为,科学家们其实一直都是在向自然或者是‘上帝’学习,努力搞清楚自然的奥秘,努力把事情做得和上帝一样好。作为一个雕塑家,做作品的时候也是向自然和“上帝”学习的过程。雕塑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是模仿“上帝”的作品,写生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是模仿“上帝”的工作——制造物体。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我们都要向自然学习,才能把一件事做好。蜂巢就是自然本身向科学家与艺术家做出的示范作品之一,它完美的六角形结构以及无与伦比的材料运用,至今都令人类望尘莫及。这就是我选择六角形结构作为这次奖杯设计原型的初衷。忘记是谁有过一个很美妙的形容艺术家与科学家的说法:艺术家和科学家其实从一个山峰的两边,同时向人类文明的高峰攀登。科学家和艺术家会在山峰的最高处相逢。”

奖杯制作过程的3D打印样本




02

未来科学大奖奖杯制作

这个奖杯的制作也伴随着重重困难。“当时我做奖杯,构思这个奖杯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大概一个月时间。难就难在找到能做好金属3D打印的厂家。”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厂家,隋建国只得拜托一个青铜铸制造厂制作,虽然使用了真空铸造技术,但是效果远不如设想得那么美好。奉行完美主义的隋建国表示,必须用金属3D打印,否则奖杯的设计理念就无从谈起。在搁置了几个月后,他的学生终于帮他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厂家,他和学生满心欢喜地将设计文件交了过去,又经过几个月的修改和纠正,一个铝粉末材料激光打印的奖杯才正式问世。

2016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奖杯


隋建国觉得做艺术家的思想“与时俱进”还不够,要走在别人的前面;至于艺术成就,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与思维方式,有的人喜欢磨练技艺,有的人喜欢集思广益。“简单来说,就是去做。你得做好自己,这样才算是认识了自己。”




03

后续

嘉宾合影


嘉宾向获奖者颁发奖杯


隋建国与获奖者合影


科学与艺术是所有创新的灵魂,它们正在以充满活力的崭新姿态站在聚光灯下,被中国乃至世界见证。而这一切,还仅仅是个开始。推动科学,传播艺术,现在正是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