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云雕塑 > 文献批评 > 详情

千年中国雕塑| 胡村

“文献与批评”作为“云雕塑”的理论栏目,分为“理论研究”和“讲座与论坛”两个部分,适时推出展览评论、艺术现象分析、当代艺术理论探讨等,具有新角度、新见解的学术文章。








编者按:2023 年春夏在松美术馆举办了“云雕塑”首届学术邀请展,引起雕塑界和批评界、理论界的关注,大家开始回忆30 年前的“雕塑1994”展,以及之后的中国现当代雕塑的发展和现状。

因此,编辑部特在“理论研究”栏目下,集合了当时及后来陆续在相关媒体上发表的有关雕塑的五篇理论文章,与大家一起回顾当时社会与艺术的背景与思潮,以期引起更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也与之前公众号发表的关于“雕塑 1994”展的参与雕塑家的新近展览的采访和论坛报道呼应。

这里首先推出的是栗宪庭 1993 年发表在“北京青年报”的艺术专栏上的文章。言简意赅地论述了自古以来直到现代的中国雕塑。


展览海报


古代雕塑在中国和在西方,有一个共同点,即基本是帝王陵墓和宗教目的的产物。只是源于希腊神庙的西方雕塑,不少雕塑家留下过姓名,雕塑家亦与哲学家多有交往,也许正因为如此,西方雕塑一向与他们的美学、哲学的摹仿说有关,直到19 世纪末,始终保持着写实主义的传统。而中国古代雕塑的基本队伍却是从不留姓名的工匠,中国古代也没有摹仿说,却一向重主观表现,尽管如此,由干中国工匠也不像希腊雕塑家那样与哲学家同席谈天,因此,中国古代雕塑也没有受古代理论影响,而形成像中国文人绘画的那种率意表现的传统。工匠是受雇于帝王等统治者的,这决定了工匠的作品――古代陵墓、宫苑、石窟等雕塑,基本不反映作为工匠个人和他的阶层自己的精神和审美趣味,而反映着每一个时代的统治精神的气象。秦汉时中国是个征战以扩张的时代,雕塑多呈气势磅礴,体量及轮廓线以张力取胜,如霍去病墓及东汉的一些石兽等。魏晋四分五裂,各种异族文化大交汇,也是个鬼才灵性的时代,雕塑虽多异地文化的影响,但总体有种内敛、险利和神秘的气象。如云岗、敦煌、麦积山石窟。大唐统治稳定,雕塑多呈端庄和威严。如顺陵、乾陵。宋作为汉文化的再次复合,既不像汉时的气盛而张,也不像唐的气足而满。沉溺于现实生活的气氛,给多种艺术带来一种世俗气,尤其人物雕塑,也是中国雕塑史上最写实的时代,但体量与造型渐趋柔媚,如晋祠仕女。到了明、清作为统治精神的文化,气数几尽,各种陵墓、宫苑的石狮子,只剩下穷工极巧,个个都像叭儿狗似的。


民族精神的衰微,大概是五四新文化产生的基本原因。中国近、现代雕塑的产生与发展,是自大批留学生从西方带来写实主义雕塑开始的(50 年代又有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模式)。《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的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尤其是为工农大众喜闻乐见的原则,给雕塑摆脱西化、苏化指明了方向,即向民间艺术学习。这在 1958 年的农展馆雕塑,尤其是1965 年《收租院》吸收民间工匠泥塑造型观和手法,才真正体现了毛泽东的文艺观。因为只有其文艺观才称得上一种新的文化形态,除此则无法摆脱西化和苏化的嫌疑,当中国大门再次打开时,随着西方现代思潮的涌进,是中国雕塑随着近十年文艺思潮迭起而纷乱杂呈的时期,但纷杂多样却又没涉及到雕塑观自身的变化,只停留在对一些基本文化问题的关注上,且不过是作为绘画思潮的附属而存在,如70 年代末,反叛文革重大题材,是形式美思潮的产生,其后衍化为一种装饰的样式,而装饰雕塑是伴随 80 年代初室外雕塑的风行才起的。作为校正文革红光亮现实主义所出现的乡土绘画,起于80 年代初,而80 年中期以浙美为代表的奖牌作品,只是一种乡土绘画的延续。


85 新潮中几乎找不到涉足雕塑自身观念研究的作品,90 年代绘画上的玩世写实主义,雕塑亦可见到同类作品。唯有1987 年后新潮纯化语言的潮流中,随着绘画对语言问题的热衷,有过一些关注雕塑自身观念的作品出现,如朱祖德、隋建国、傅中望等,以及 80 年代初包泡的抽象雕塑,这恐怕是近十年雕塑观念发展最引人注目的几个特例了。

 

胡村

1993.03.18发表于“北京青年报”



【完




  

关于作者

  


胡村,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9年至1983年担任《美术》杂志编辑。1985年至1989年任《中国美术报》编辑。1990年以后一直以自由批评家身份活动。




排版:郑彭艺

编辑:金龙

审校:隋建国

资料提供: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



官方网站:http://www.suijianguo.org.cn

官方微博: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云雕塑Cloudsculpture

雅昌艺术头条:云雕塑

邮箱:safyun@qq.com




*以上所有图片、文字、视频素材,由受访人和机构惠允和授权使用,未经基金会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