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五位艺术家 五种白 | 中原佑介
“文献与批评”作为“云雕塑”的理论栏目,分为“理论研究”和“讲座与论坛”两个部分,适时推出展览评论、艺术现象分析、当代艺术理论探讨等,具有新角度、新见解的学术文章。
编者按:
之所以将“单色画”的部分放入与李禹焕相关的学术单元,是因为在这个几乎与日本物派同时发生的韩国艺术运动中,李禹焕也是其中一个重要角色。这里推出的是韩国批评家李逸与日本批评家中原佑介的文章。蒙东京画廊提供韩文和日文版原文。
发布会 & 国际研讨会海报,图片由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提供
无论在哪个国家,对整国的现代绘画特征加以概括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总结韩国现代绘画的全般特征同样也是极度困难。作为个人原因,是由于我对这个国家的现代艺术动向知之甚少,但除此之外,也是因为其在我所知的范畴内就已然呈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比如说,60年代前半段有着非定型风格的热抽象的发展;进入后半段,更年轻的世代又将焦点放在了事物与形象等问题上,也就是说强烈地表现出了对绘画冷眼相向的态度。虽不能说与欧美和日本完全相同,但绝对可以将其视作是一种平行现象。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韩国现代绘画都与欧美处在同样的脉络之中。因为我认为有些画家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在其他国家的现代绘画中难以得见的显著特质。
1973年春天,初次到访首尔见到几位画家的作品时,他们对于中间色的运用,以及对于画面的极度精细的刻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没有任何根据地猜测,这个国家的绘画肯定被原色所充斥。当然,这个猜想并不准确。而说到这里,这次却恰恰相反,韩国的画家本以为日本的现代绘画以纤细微妙的韵味为特色,但实际上到日本一看却意外得知并非如此。那么这些臆想又是基于怎样的偏见呢。
对于使用中间色的精细画面的印象,在此后再次到访韩国巡游画家工作室的时候,我意识到那不单单是画面的造形技巧,而应该说是某种绘画思想的表达。当然,并不是这个国家的所有画家都能让我清晰感受到那一点。虽然事实上只有数人明显表现出了那种特质,但那并非源自个人的感受性,而应该是基于某种超越了个人的存在。
这次展览中的五位画家在意图和方法上都不尽相同,但从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超越了个人差异的共通性。那个最显而易见的共通性就是,“白”对决定了这一事实。
白”在韩国艺术中,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我并不清楚。但是,当我看到这几位画家的作品时,我感受到了“白”不是作为画面色彩的一种要素,而是使绘画得以成立的根源之所在。形态和色彩,从“白”之中显现而出,又朝“白”之中散去。“白”是视觉的母体。我们知道白色单色画,也熟知以白色为基调的绘画。但与之不同,我认为在这里所看到的作品,与剔除色彩所形成的白色画面或者极限排除形态的白色空间是完全不同的。“白”不是作为终点的一种色彩,而是宇宙的视觉结构其本身。
虽然像是悖论,但不如说这五位画家作品的共同点―“白”的特质,正是作为“白”来讨论的无意义性这点。我们眼中的色彩和形态,是白色海洋中展现出姿态又瞬间消失的刹那间的现象,而作为承托色彩和形态的“白”的存在是无法感知的。将水墨画中白色空间的传统与这些作品连起来看的确是一种视角。但是,我所关注的,比起“白”阐述了一切,更在于它是现象的生成与消亡的母体,即被感知为孕育时间之物这一点。而在这些画面中,没有特定的焦点,呈现出去中心化的构造,也必定与此相关。
虽然像是悖论,但不如说这五位画家作品的共同点―“白”的特质,正是作为“白”来讨论的无意义性这点。我们眼中的色彩和形态,是白色海洋中展现出姿态又瞬间消失的刹那间的现象,而作为承托色彩和形态的“白”的存在是无法感知的。将水墨画中白色空间的传统与这些作品连起来看的确是一种视角。但是,我所关注的,比起“白”阐述了一切,更在于它是现象的生成与消亡的母体,即被感知为孕育时间之物这一点。而在这些画面中,没有特定的焦点,呈现出去中心化的构造,也必定与此相关。
徐承元,可以看出他的特点是以几何学的样式进行绘制,这些图形有着相对较为丰富的色彩,有趣的是那如同物理结晶作用般从“白”的母体中孕育而出的感觉。或者说,像极了是有着规则结构的矿物世界。而与此相对的,许榥的画面中隐隐约约地浮现出不定形的形态,暗示着某种有机之物的生成与消逝。许榥也发表过白色的物体,但越是近作越加强了那些奇妙形态溶入到“白”之中的特征。
李东熀是这五人中最年少的画家,与其他四人的作品截然不同。李的作品以物体的消亡这一特点脱颖而出。那副画了杯子和其中漂浮着的冰块的作品还有着明显的物体轮廓,但逐渐的,物体的轮廓消失了,近期的作品变得只画少数线条以暗示某物的存在。与其说那是形状,不如说是刹那间的现象所留下的痕迹更为合适。而且,给人一种在视线中逐渐远去的方向性。向着“白”的母体而回归。
对于“白”的叙述,如果说韩国画家中只有这五位独占了那种特质,那当然是不准确的。但是,我在其中看到了典型的例子。可以说韩国现代绘画所带来的这些白色绘画是值得关注的独特之物。
【完】
关于作者
中原佑介,日本美术批评家,京都精华大学校长,同大学名誉教授。
排版:郑彭艺
编辑:金龙
审校:琴嘎
资料提供: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
官方网站:http://www.suijianguo.org.cn
官方微博: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云雕塑Cloudsculpture
雅昌艺术头条:云雕塑
邮箱:safyun@qq.com
*以上所有图片、文字、视频素材,由受访人和机构惠允和授权使用,未经基金会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