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霩——李赢个展
“人物随访”聚焦于当代雕塑领域中青年艺术家的个展,具有实验性的群展,著名艺术家的大型美术馆个展以及 相关的策展人、学术总监,还有实验性的艺术团体和独立空间的负责人等。
作为“云雕塑”的一个深度访谈栏目,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 现场性――在中青年雕塑家展览现场或工作室,以视频形式采访艺术家;二 艺术家角度――基金会志愿者艺术家作为记者和编辑面对面采访;三 基于雕塑的视野――关注从三维空间出发的雕塑、装置及身体等相关展览与事件的发生。
编者按:
“身体如何感知外界?如何通过手工劳作实现力量的物质实体化?这些尝试与材料语言的关系是什么?” 这一系列疑问延续在李赢近年的创作中。 艺术家在研究生期间开始用金属丝手工编织大体量的雕塑,这些出于身体本能感知的形体仿佛自然生长 般盘踞于空间中。在这次个展中,她毕业多年后在社会生活中被抑制的状态体现在新作中几种材料的相 互钳制中,似乎更为精致的视觉呈现取代了早期作品通过重复劳作带来的未知尝试。 对于传统雕塑专业出身的艺术家来说,在当下如何突破材料语言习惯性的使用方式,找到创作与自我存 在的关系显得艰难但尤为重要,李赢的这次个展就体现出她所作出的回应。
展览海报,图片由艺术家和新氧艺 O2art 空间提供
Q : 云雕塑
A : 李赢
Q:以往展示居多的是格状结构,这回不一样。思考线索不一样吗?
A : 一直在做的工作是做关系。创作主要是将作品敞开露出很多线头。我会将这些线头编制成立体的根茎结构,呈生长拓张的状态。格状结构的起点是2007年《序》算我公众展示的这系列第一件。不同于传统的处理办法塑造空间,后来《时间》我开始在找视觉和物质带来的力量和心理博弈关系,也就有了再后来《此时·何处》系列、《1165m》还有细丝系列等。粗细钢筋到细微丝, 调动“人”物质化身体反应与视觉化影响的心理意识, 这些过程的跳动关系是我主要的工作重心。在这样的框架下, 你来看这次个展《虚霩》,就会发现我展出的作品跨度2015年至今,作品间的联接关系却犹如根系繁茂的同源内核。
左:李赢《胚》,玻璃钢、铁,L80 x 110 x 170cm/L100 x 190 x 90 cm/110 x 170 x 90cm,2015,图片由艺术家和新氧艺O2art空间提供
右:李赢《虚霩》2016,不锈钢,L 85×30×25 ㎝,图片由艺术家和新氧艺 O2art 空间提供
Q:这次个展作品和去年个展《凹凸》作品的关联?
A : 去年个展《凹凸》主要呈现是力量的穿梭涌动,将光这一虚物质实体化, 以便纳入到空间里力量的推压分割体系。而今年个展《虚霩》主要呈现是力量的禁锢与拓张,也将《凹凸》个展核心的“内外”概念在这次个展持续强化。腔体-溶洞撕裂粘合-组织结构它们的循环关系是力量在施力空间的过程。这两个展并置一起, 你会更清晰为什么我说调动“人”物质化身体反应与视觉化影响的心理意识, 这些过程的跳动关系是我主要的工作重心。
Q:时间跨度上为什么和其他线索穿插进行?
A : 很正常,我不是单向的设计工作,我是有情绪波动的生命体。事情的发生、爆裂、影响,效应不在机械化的操作模式下,我只是个身体与意识都在勤奋联接运转的生命而已。所有的“面临”有些会与这个生命体产生联系,有些没有。而沉积下来成为养分还是消耗都未为可知,姑且算是素材量到质的蜕变也需要周期,有些线索先发酵有些还在积蓄能量。
Q:这次展览对作品挑选 和空间布置上是怎样的思考?
A : 我开始提到“内外”概念在这次个展持续强化,腔体-溶洞撕裂-组织结构它们的循环关系是力量在施力空间的过程。将2015年的1.《胚》作为这次个展空间循环关系里腔体的代表,进展厅中间占据很显眼宽阔的流动线优势位置,要有破裂开启的气势;而2、3《躬》系列的两件作为腔体也作为个体与外在力量钳制依托的叙述;《虚霩》和《躸》三件作为溶洞撕裂粘合的发生;4.《虚霩》在大厅角那可以收扩整体空间;5/6/7《躸》系列三件连贯了大厅和在进门空间的区域,玻璃那暧昧不清的空间分割符合这组的变动状态;8/9《藤》和《躯》明显是残留也是生长的组织结构,8《藤》其形态类脑结构,入口处迎面而来,9《躯》所在的半独立空间和其形态呼应,整个场域是循环的联接关系。
左:李赢《躸 (ji ) -1》,调配水泥、竹,L主70 x 80 x 240(主100)cm,2016-2019,图片由艺术家和新氧艺O2art空间提供
右:李赢《躸 (ji ) -3》,树脂、不锈钢、木,L16 x 14 x 190(主35) cm,2016-2019,图片由艺术家和新氧艺O2art空间提供
Q:这次展览感觉总体气息会有些残酷、悲壮色彩?比如提到形态结构组合间的相互禁锢又相互依托?
A : 没有刻意去渲染残酷悲壮的气氛,我也不关心这些。就像我所有作品整体呈现的气息,有人从作品里读到伤感,悲悯或心理层面的起伏。于我,创作的偏向就是拨开依附的情绪挖掘的都是些深层本源问题。真实与虚幻、能量的骤缩与扩张、宏观微观的视域更替、向内局部的紧缩和向外拓展的宏阔、阴阳的交叠转换、 规律的恒定与生命的无常······这些肯定不会是轻松愉悦的气场,必定是寂境泛思。
李赢《虚霩》展览现场,2019,图片由新氧艺O2art空间提供
Q:这次用的材料挑选也很不一样,选取材料时会是什么样的过程?
A : 我是对身体经验敏感的人,专业方面又正好是研究空间、物质、身体这些事,到处皆为我材料。工作室里各种收集各种摆弄,便是职业习惯。作品的材料,当展示出来时,都是各方面的集合,和作品概念、形态特征、传达气息还有资源的可操控范围都息息相关。格状结构的作品我已经谈过材料选取的过程与思路,这次展览上的作品也是有着腔体-溶洞撕裂-组织结构的循环关系线索,材料选取不是第一位发生,是其他综合产生的材料选取。
Q:作品提到的肉身替换是指自身的还是什么?
A : 这次展示的作品形态都指向“肉身”的联想,确实也是自身的身体经验而来。但我是众生其一,并不异于他人,我即众生,众生即我。而肉身是因意识的进驻,才感受到自个体和他个体的区分。也就是通过区别他者从而清晰化自身尊在。来源于此的分别心只是意识的存在显现,而并不真正意味着自个体就真实与他者区分开来。讲到这我是想引出肉身和世间万物就是如此的关系。展览前言里我写到“关于万物形成的大设想,清虚空廓演化出宇宙,这个跳脱过程让我着迷。抽离于身体, 在想我脑中所想,意识的循环包覆与挣脱交替,那么近,那么远。”
Q : 云雕塑
A : 新氧艺 O2art 空间创始人
Q:你这个画廊和李赢的合作关系持续了几年了?她是雕塑家,这可能对画廊来说,有一些胆识的做法,可以谈谈画廊经营上和雕塑的关系。
【完】
关于艺术家
李赢,2010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14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创作关注每件物(部件、微关系)触发下的体验(视觉、精神、情感······),是关于人在身体感知物质、空间、时间之后,人体官能的接收、感知经验储存及唤醒虚拟再编造这连串发展未知的过程。
近期个展包括:2019年 虚霩,新氧艺,北京;2018年 凹凸,素元,北京;2016年 Framewok , 里昂新中法大学,法国;2014年 Internal 艺术8,北京;2009年《······修远》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通道画廊开展,北京。
曾获得获2015年阿波罗艺术未来奖“最具探索艺术家奖”;入围第九届AC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2014年获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曾竹韶奖;中央美术学院2014届研究生毕业优秀创作奖;艺术8·中国奖得主;2012-2013学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排版:郑彭艺
采访:张一
编辑:邓淇
责编:琴嘎
审校:艾东
资料提供:李赢,新氧艺O2art空间
致谢:新氧艺O2art空间
官方网站:http://www.suijianguo.org.cn
官方微博: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云雕塑Cloudsculpture
雅昌艺术头条:云雕塑
邮箱:safyun@qq.com
*以上所有图片、文字、视频素材,由受访人和机构惠允和授权使用,未经基金会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