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云雕塑 > 人物随访 > 详情

金氏彻平 : 物 ! 物 ! 物 !

“人物随访”聚焦于当代雕塑领域中青年艺术家的个展,具有实验性的群展,著名艺术家的大型美术馆个展以及 相关的策展人、学术总监,还有实验性的艺术团体和独立空间的负责人等。

作为“云雕塑”的一个深度访谈栏目,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 现场性――在中青年雕塑家展览现场或工作室,以视频形式采访艺术家;二 艺术家角度――基金会志愿者艺术家作为记者和编辑面对面采访;三 基于雕塑的视野――关注从三维空间出发的雕塑、装置及身体等相关展览与事件的发生。





编者按:

2021年5月26日,金氏彻平在十点睡觉艺术空间“物!物!物!”个展开幕。不同于六七十年代“物派”的深沉与限制,金氏在“新波普” 式的创作中融入了物·人·外界三者关系的传承迭新,将当下社会中的多变与多彩更直接地摆在了众人眼前。正如艺术家自述中“游走 于二元对立之间”“揉合对立的现象”,金氏对于“拼贴”的理解已然超脱了创作手法上的局限,成为了他捕捉和处理对象的思考方式。 从平面到立体,再到舞台和影像,他总是聚焦于作品中人或物所暗藏的未知与可能,将极具日常性的对象转化为预设之外的角色。在 观者看来,这样的作品可能是奇幻的,未来的,童话的,游戏的,但也可以说是模糊不清的。因为我们熟悉这些对象,而在这里他们却失 去了原本的面貌和存在方式。当世界被艺术家所重置,留给观者的是因人而异的奇妙眼光。 “云雕塑”艺术记者在展览期间对艺术家金氏彻平和策展人朱砂进行了随访,以下详细内容经与谈人校对和授权,在此与大家分享。


展览海报,2021,图片由十点睡觉艺术空间提供



Q:云雕塑

A:金氏彻平


Q:这次展览是你在中国的一次系统呈现,但是你本人因为疫情没有到场,你是如何控制展览现场或者营造空间布局的?


A:的确,因为也是非常特殊的情况,所以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对于这次展览的布置,我是完全没有提出任何想法的,全权交给了中国现场的策展人以及画廊的相关人员,因为提前将作品全部运到了中国当地,所以让他们用作品去进行装置的设置和展览的布局,直到我收到最后完成了的装置和布局效果的照片,我才第一次看到这次展览的状态。另一方面,因为我的每一件作品其本身就不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作为空间中的一部分而成立的作品比较多。所以着眼于作品之间的关联性的话,自然而然也就能够营造起整个空间来。当然,像这样完全交付给他人去完成的做法,对于我来说也是初次尝试,但我觉得这种方式也有它独特的趣味性。


展览现场,2021,摄影:金龙


Q:你之前也来过中国举办展览,作为一个日本艺术家,你如何看待自己作品与中国艺术生态的关系?


A:是的,在中国也做过好几次展览了。最初的展览是在2008年左右,差不多是从十二三年前开始,到现在做过了多次的展览。但因为每次展览也从没有说觉得自己是代表日本的艺术家或代表日本,而是作为个人来中国做展览的状态,所以并没有怎么意识到从一个日本艺术家的角度去看待中国的艺术生态这个事情。但因为我本身使用“物”,特别是使用大量的现成品来创作作品或是装置,所以像这样的形式,在不同的文化或者不同的地方,特别是像中国这样变化日新月异的状况中,我觉得十分有趣并且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从市场也好,艺术家的数量也好,毕竟中国地大物博,而且每次的艺术潮流和走向都十分迅速,势头很猛。日本的情况相对来说会更温和一些,活跃的艺术家在人数上也比较局限。相对而言,可能日本的艺术家们各自都更倾向于在自己的节奏和圈子内进行艺术活动。

 

Q:你在作品中使用了很多现成品和流行文化符号,而且在舞台·戏剧方面有大量的实践经历,请谈谈你的艺术的核心理念。


A:像戏剧和舞台这类创作,其中一个契机其实也是出于我的创作方式中手法和想法上的一个重要点―“拼贴”式的思考方式。对众多的现成事物进行组合的这样一种创作方式。在这之中,如果我自己对已有的所有事物加以控制,加以规则去构建作品的话,会变得越来越僵硬,或者说封闭,那么就会渐渐变得无趣。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尽可能使自己的控制变得无效,或者是把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的状态给融入到作品之中。因此,像他人的存在,比如那些拥有各种技艺的人等等,像这些除我之外的人是最难以被控制的,是难以预测他们接下去要干什么的存在。所以我想把这样的存在融入到作品之中,或者说我希望在这种存在的影响下去创作作品的时候,就出现了像戏剧,或者和其他的艺术家共同创作的这种形式了吧。这次展览中,我的作品也可以说是像绘本,或者编舞那样,通过别人在其中的活动促成了整个装置的完整性。

 

展览现场,2021,摄影:金龙

 

Q:最近“物派”艺术家李禹焕的著作《余白的艺术》将要在中国出版,你如何看待“物派”的传承?


A:在这几年中,“物派”变得被海外广泛知晓,我自己也感觉到“物派”的想法或者说作品逐渐变得能够与海外的人们共同欣赏了。说到“物派”,其中有许许多多的艺术家,各自之间也做着非常不同的挑战或者持有着不同的想法。比起被海外所关注到的,对于日本国内而言的“物派”可能是一个更具多样性的“物派”吧。我想自己的确也受到了其中一些艺术家和作品的影响,像“物与空间”、“物与人”的关系这类理念随着时代的更替也在不断地改变,对于“物派”的思想本身而言,我觉得比起原原本本地去接受他们的影响,更多的是以一种不断去更新的形式,与当代的想法互相转化的形式,去加以处理、吸收和受其影响。


Q:疫情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对你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怎样什么影响?


A:虽然还有许多自己也不知道的部分,的确生活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作品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我想现在还不得而知,也可能并没有因此发生任何的变化。但毕竟像现在这种各自封闭的状态,或者说“节减”的封闭空间,人的流动被限制等情况在持续发生。对于这种有关空间的、世界的存在方式等相关的视角或者思考,我想会变得更多样化吧。而且我觉得像这种情况本身就包涵着一些有趣的方面,比如人的行动被限制,但物和信息的流动却很自由,这种对比在不断被强化。而关于这种封闭的空间如何在想象和思考中被打开,或者与其他相隔甚远的场所进行联结之类的想法,我从之前开始就一直非常重视,所以也是一个借此去继续深入思考的机会。

 

Q:云雕塑

A:朱砂

 

Q:这是你第一次做策展人,你之前是作为平面设计师被大家所熟知的,所以策展是偶尔为之,还是以后有意往这方面发展?


A:我从去年开始做比较作者性的展览和更多实验的计划,像是“海报节”、“设计细节”,当然里面也有更艺术家作品的那类的东西。

通常我的展览是一个对我工作的补充。我没有那种研究的意图,不是做一个纯研究的展览。我把展览看作某种实践的途径,可能会有一些我实际在设计工作里头涉及不到的问题,或者说我个人涉及不到,但是可能别的艺术家或者别的作品涉及到一些问题。

 

策展人语,展览现场,2021,图片由十点睡觉艺术空间提供

 

Q:金氏彻平这次展览是在中国的一次比较全面的呈现,你作为策展人是如何构思这个展览的?作品与空间是如何结合的呢?


A:我觉得金氏彻平是比较特殊的,首先他是一个外国艺术家,这个展览的前提是咱们去年经历过疫情,这一年的计划都或多或少有些改变,大概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只能做国内的事,国外的项目就不要想了,就是都很停滞。在去年这个馆也开了,但是也受到了一些影响,经过多种考虑他们希望有一个跟国外的产生关系的展览,而不是只盯着国内的事情。另一方面因为我平时做设计,所以对流行文化当然是感兴趣的。比如说市面上的印花T恤或者潮流玩具,你看惯了那种就是把玩具放在屋里头拍张照片,然后说这就是艺术的话,当然会觉得我们有一个不同的范本。我认为在这方面金氏彻平对中国观众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范本,一方面它是流行符号,就是你都看的懂,但也有很严肃的东西,譬如这些悬挂着的作品就很“考尔德”(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Calder,1898-1976,美国雕塑家,以悬挂或动态的雕塑驰名于世―编者注);但另一方面他不全然是一个画面游戏。所以可以假定我们已经有一个分水岭了,就是这个是艺术,那个是玩具,我们大体上可以拿他去划一条线。我做展览跟别的策划者的思路不全然一样的地方在于,我认为展览是策展人的游戏,艺术家当然也生产材料,我可能或多或少把他(艺术家)当做生产资料了。在整个展览策划的过程中,我们没有直接的接触,当然非常好的是他在中国有很好的代理,他和星空间从2013年就开始建立联系与合作,所以对中国足够熟悉。而且这个艺术家真的很喜欢中国,作为一个日本艺术家,他跟⻄方产生关系的时候,他会考虑说我边上有一个邻居,虽然我玩的是一个白人游戏,但是我可以在欧洲玩,也可以在中国玩,这个场域的划分蛮不一样的。所以他去过台北、香港,很关注中国。2017年的时候金氏彻平在画廊做过一次销售类的展览,这次可能就有点偏机构,更实验一点。

这个空间有点奇怪,它非常新,有它特殊的地方,它不是惯常的那种白盒子,而是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我开玩笑说它就是一个迷你版的汉堡火车站美术馆。所以一般个展在这个空间呈现是很麻烦的,如果你换一个画家来其实不太好看。再诚恳点讲这个空间其实不是那么好用,你现在看到的比较丰富是因为这个艺术家有一个非常稳定的、经历时间比较长的工作线索;但另一方面,他的题材又比较“花哨”,一会开一个,一会又开一个。作品的展现与空间的大小相关,像背后这套致敬考尔德的作品,他之前在台北展的时候,巨大的屋子只放一件。展览就是这样,肯定是要因地制宜,摊上一个什么空间就诞生一个什么腔调,这完全是不可控的。艺术家自己也没有料到,但他当然选择相信他在北京的画廊,画廊选择相信我,最后事情就是这样办成的。


时间:2021526



【完





关于艺术家 




金氏彻平1978年出生,生活工作于京都的艺术家和雕塑家,2003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雕塑研究所并留校任教,现任副教授。

他运用身边的材料从事创作,通过切割掉某些部位再粘帖于他处的拼贴的方式,让寻常之物的意义发生变化。横滨美术馆(横滨,2009)、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3)、猪熊弦一郎现代美术馆(丸龟市,2016)等国际机构都曾为其举办个展。
2011年起,他的创作延伸到布景设计和戏剧制作领域。2012年,他荣获京都市艺术新人奖,2015年荣获京都府文化奖鼓励奖金,2018年荣获第二十九届高岛屋文化基金奖。





排版:郑彭艺

采访:金龙

编辑:邓淇

责编:王戈

审校:琴嘎

资料提供:十点睡觉艺术空间 

致谢:朱砂、十点睡觉艺术空间



官方网站:http://www.suijianguo.org.cn

官方微博: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云雕塑Cloudsculpture

雅昌艺术头条:云雕塑

邮箱:safyun@qq.com


*以上所有图片、文字、视频素材,由受访人和机构惠允和授权使用,未经基金会授权不得转载。